《禹鼎志序》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为其志怪小说集《禹鼎志》所作的自序,现存全文仅此一篇,是研究吴承恩创作思想及《西游记》渊源的关键文献。序中吴承恩自述幼年痴迷志怪传说,成年后以唐人传奇为范本,将“人间变异”与“鉴戒”融于志怪题材,借夏禹铸鼎警世之喻,强调野史的社会价值。全文语言诙谐真挚,既展现作者对志怪文学的热爱,也暗含对正统史学的谦逊挑战。
- 创作动机与个人经历:吴承恩开篇即坦言“余幼年即好奇闻”,回忆偷读野史稗官的童年趣事,成年后虽因疏懒一度搁笔,最终战胜惰性完成创作,自嘲“怪求余,非余求怪”,凸显其创作的自然性与使命感。
- 文学主张与思想内核:序中明确《禹鼎志》“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继承夏禹铸鼎使民知魑魅的传统,将志怪小说赋予教化功能,平衡了娱乐性与社会价值。
- 历史定位与文本价值:作为《西游记》的雏形,《禹鼎志》虽失传,但序文揭示了吴承恩对唐传奇(如《酉阳杂俎》《玄怪录》)的借鉴,其中“乌将军”等形象可能为《西游记》猪八戒原型,成为志怪文学向神魔小说过渡的桥梁。
若想深入理解明代志怪文学或《西游记》的创作背景,《禹鼎志序》是不可忽视的原始文本,其文风与思想至今仍为文学研究者提供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