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宁是中国著名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毕生致力于黄河治理与泥沙科学研究,其学术成果《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成为该领域奠基性著作,并创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被誉为中国现代泥沙学科的开拓者。
钱宁1922年生于浙江杭州,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土木系,后赴美深造,师从泥沙权威小爱因斯坦教授,1951年获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冲破美国阻挠回国,投身黄河治理研究,提出“粗泥沙来源区集中治理”理论,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贡献:
- 理论奠基:系统研究高含沙水流运动机理,建立泥沙运动力学体系,推动中国泥沙学科跻身国际领先地位。
- 实践创新:主持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研究,参与三峡、葛洲坝等重大工程泥沙问题攻关,提出“蓄清排浑”治黄策略。
- 国际影响:1984年创办《国际泥沙研究》杂志,促进全球泥沙学术交流,其名字被设为“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
家国情怀:放弃美国优渥条件,扎根黄河野外考察十余年,病逝前仍坚持著述,留下“黄学研究前景广阔”的学术遗志。
钱宁的科研精神与治学理念至今激励后人,其著作仍是水利工程领域经典教材,为中国江河治理与生态保护奠定了不可替代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