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义务教育试点省份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福建10个省份,覆盖东中西部教育资源不均衡地区,重点探索学制衔接、课程改革和财政保障机制。
-
学制衔接调整
试点省份将逐步推行“3+3”模式(初中3年+高中3年),部分学校试点“2.5+3.5”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学业水平提前或延后升学,减少升学断层。 -
课程体系优化
高中阶段必修课占比降至60%,增设职业技能选修课(如人工智能基础、现代农业技术),并引入大学先修课程(AP),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
财政分级保障
公办高中学费全免,由中央和地方按5:5比例分担经费;民办高中按在校生人数给予生均补贴,确保收费标准不高于当地公办高中120%。 -
教师编制改革
试点省份统一核定高中教师编制,按15:1的师生比配置师资,允许跨学段(初中/高中)流动,并设立专项津贴吸引名校毕业生任教。 -
评价体系创新
取消传统文理分科,实施“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档案”录取模式,将社会实践学分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纳入高考评价维度。
这些试点经验将在2028年评估后向全国推广,重点解决区域教育差距和普职分流矛盾,为12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