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在广西常见的草本植物:
观赏类
夏堇(Lantana camara):花朵色彩丰富多样,有红、橙、黄、粉、紫等颜色,有时同一植株上会出现多种颜色的花朵,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花朵为金黄色或橙色,花瓣呈舌状,花心为褐色或深黄色,花期较长,常用于花坛、花境布置。
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花朵优雅精致,颜色丰富多样,有蓝、紫、红、白等,常被用于花坛和花篮的装饰。
药用类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花朵初开时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常用于中药,有清热解毒、消炎等功效。
石斛(Dendrobium spp.):兰科植物,多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药用价值高,具有滋阴养胃、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又名五叶参,是一种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可用于制作保健茶饮,被认为有降血糖、血脂的效果。
艾草(Artemisia argyi):属于菊科,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用于中医治疗风湿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白芨(Bletilla striata):兰科白芨属植物,地下部分为块茎状,具有止血生肌的功能,在传统医学中用于治疗外伤出血。
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常见于路旁、田间,叶子呈长条形,有利尿清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等问题。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又名蕺菜,其叶子和茎含有特殊气味,常被用作凉拌菜,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等。
薄荷(Mentha haplocalyx):属于唇形科植物,叶片对生,边缘锯齿状,可作为调味品使用,也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百合科植物,根茎粗壮,在中草药中被视为补益佳品,有益气固表之效。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唇形科夏枯草属,夏季开花后植株逐渐枯萎而得名,中医认为它能清肝明目,适用于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匍匐生长,叶片呈线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花白色,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金钱草(Lysimachia christinae):又称过路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斜升,叶圆形至肾形,边缘有锯齿,花黄色,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等功效。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分枝多,叶片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黄花蒿提取物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成分之一。
其他类
狗牙根:耐旱、耐瘠薄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常用于草坪铺设。
芒萁:常见的蕨类植物,适应性强,常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铁芒萁:与芒萁类似,也是常见的蕨类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白茅:常见于山地、丘陵和河流两岸,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荩草:适应性强,常生长在田野、路旁等处。
野古草:常见于山坡草地、林缘及灌丛中。
蜈蚣草:具有较强的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能力,常用于土壤修复。
鸭跖草:常见于田野、路旁等处,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牛筋草:适应性强,生命力顽强,常出现在农田边缘或荒地中。
铺地黍:常见于田野、荒地等处,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这些草本植物不仅丰富了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