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累计裁员约75%,涉及超5600名员工。这一大规模精简主要因推特长期亏损及马斯克推崇的“硬核效率”理念驱动,关键动作包括:首轮裁撤3700人(占当时员工50%)、后续多轮优化至1500人左右,同时引发广告商撤离与平台稳定性争议。
分点展开:
- 首**力裁员:2022年11月4日,马斯克上任一周内裁掉约3700人,包括高管团队和内容审核、算法等核心部门,理由是“每日亏损400万美元”。被裁员工获3个月遣散费,但因未提前通知遭集体诉讼。
- 持续多轮优化:此后半年内,推特通过“自愿离职协议”、合同工清退(80%被裁)及绩效评估等方式,将员工从7500人缩减至约1500人,工程师团队仅剩550人。2023年至2025年仍有零星裁员,例如广告销售与产品部门。
- 裁员逻辑与争议:马斯克认为推特此前“效率低下”,需“少数硬核员工完成超额工作”。但裁员导致平台频繁故障,内容审核能力削弱,仇恨言论增加,广告收入锐减(2023年收入较2021年下滑40%)。
- 行业对比与影响:推特裁员幅度远超Meta、谷歌等科技公司(通常裁20%-30%),反映马斯克激进成本控制策略。员工数回落至2013年上市前水平,但用户规模与营收未同步提升。
大规模裁员虽短期内缓解推特财务压力,但长期需平衡效率与平台生态健康。企业转型中的人力优化需谨慎评估核心能力保留,避免“一刀切”反噬业务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