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修改稿的修改说明是连接原稿、审稿意见与修改稿的桥梁,需清晰展示修改内容、原因及效果。以下是撰写要点:
一、核心结构
-
标题与概述
明确标注“Revision Statement”,简要说明修改目的(如提升逻辑性、可读性或满足审稿要求),并概述修改范围。
-
修改内容与原因
-
按修改顺序记录具体内容,如“引言部分增加了研究背景介绍”。
-
针对每项修改说明原因,例如“为增强数据支撑,补充了相关文献引用”。
-
-
示例与补充说明
可插入具体修改示例(如原文段落与修改后对比),或提供链接至补充材料,帮助理解修改逻辑。
二、关键注意事项
-
格式规范
-
使用清晰的分点结构,如“问题→修改→效果”三段式。
-
保持语言简洁,避免冗长,重点突出修改价值。
-
-
审稿人尊重
-
逐条回应审稿意见,确保与原文对应。
-
表达对审稿人的感谢,增强专业性。
-
-
复查与校对
修改完成后需检查语法错误,确保说明内容准确无误。
三、实用模板参考
可参考以下结构:
-
表1 :列出审稿人序号、意见内容、修改内容及页码(如“问题分析过于简单,补充数据支撑”)。
-
正文 :分章节说明修改细节,如“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核心模块。
通过以上规范,可有效提升修改说明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帮助读者快速理解论文改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