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不属于建档立卡,两者是独立但存在交叉的社会保障制度。关键区别在于:低保针对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家庭,而建档立卡聚焦精准扶贫对象;低保以“收入”为核心,建档立卡以“贫困原因”为依据;部分家庭可能同时符合两类条件,但政策目标与覆盖范围不同。
-
定义与目标差异
低保是国家对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家庭的兜底保障,确保基本生存需求;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通过识别贫困人口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例如,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可能被纳入建档立卡,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未必符合建档立卡标准。 -
识别标准不同
低保的认定基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需满足户籍和收入双重要求;建档立卡则综合考量“两不愁三保障”(吃穿、教育、医疗、住房)及致贫原因。如收入略超扶贫线但住房不安全的家庭,可能纳入建档立卡却不符合低保。 -
政策覆盖范围
低保覆盖城乡所有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主要针对农村贫困人口。部分建档立卡户因低保金计入收入可能退出贫困名单,但仍享受低保,体现“脱贫不脱保”原则。 -
动态管理机制
低保实行定期审核,收入超标即退出;建档立卡则根据脱贫进展动态调整,解决“三保障”问题后标注脱贫,但帮扶政策可能延续。
总结:低保与建档立卡互为补充而非包含关系,困难家庭可根据实际状况申请对应政策。理解两者差异有助于精准获取帮扶资源,避免政策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