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色彩的雅称丰富多样,常通过自然意象、情感表达或材质联想来命名,以下为常见分类及示例:
一、红色系
-
朱红/丹/绯红 :如“朱红”“丹心”“樱桃红”
-
粉红/胭脂 :如“妃色”“胭脂”“樱红”
-
其他 :海棠红、石榴红、茜色、火红等
二、黄色系
-
鹅黄/杏黄 :如“鹅黄”“杏黄”“橙黄”
-
其他 :黄金、黄澄、黄艳
三、绿色系
-
碧绿/青翠 :如“碧绿”“青翠”“翡翠色”
-
其他 :油绿、绿沉、草绿
四、蓝色系
-
青蓝/靛蓝 :如“青蓝”“靛蓝”“鸦青”
-
其他 :天水碧、竹青、缥色
五、紫色系
-
紫罗兰/绛紫 :如“紫罗兰”“绛紫”“秋香色”
-
其他 :紫艳、紫罗、品红(大红色系)
六、其他特色
-
情感表达 :酡颜(饮酒脸红)、霁色(雨后天色)
-
自然意象 :梅染(梅花染色)、荼白(苦菜白)、远山如黛(青黑色)
-
材质联想 :缟(丝织品白)、若草(草绿色)
这些雅称多出现在诗词、绘画、服饰等领域,既体现色彩特征,又蕴含文化意境。例如“月白”象征纯净,“锦霞”寓意繁华,均通过诗意表达传递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