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监管部门,功能互补
核放单与报关单在贸易流程中扮演不同角色,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定义与用途
-
报关单
进出口企业办理海关报关手续时提交的文件,包含货物品名、规格、数量、价值等详细信息,用于关税征收、商品监管、统计核算等海关监管程序。
-
核放单
进出口商品进入或离开保税区域(如综合保税区)时使用的凭证,用于记录具体运输情况(如车辆、提货单号、集装箱号等),是海关核增库存和放行货物的重要依据。
二、功能与流程
-
报关单
-
在货物到达前完成申报,是海关放行前置条件。
-
包含商品信息及企业资质证明,需与备案清单保持一致。
-
-
核放单
-
在货物实际到达保税区域后生成,用于核增库存和触发卡口放行。
-
支持“一票多车”“一车多票”等绑定模式,与备案清单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
三、填写规范
-
报关单
-
需提前向海关申报,填写内容需与备案清单完全一致。
-
运输工具名称栏位若填写“@”+转关单号,则采用“北方模式”;否则为“水运中转”模式。
-
-
核放单
-
在综保区信息化系统中录入,需与备案清单、提货单等关联单证匹配。
-
每次送货记录生成对应核放单,需确保与报关单的运输方式、工具信息一致。
-
四、权威性与审核
-
报关单 :需海关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涉及外汇管理时还需外汇机构核销。
-
核放单 :由企业自主生成,但需通过海关系统核验,确保与备案清单的关联性。
总结
报关单与核放单是贸易流程中相辅相成的文件,报关单负责向海关申报货物信息,核放单则用于保税区域内的货物流动管理。两者共同保障贸易合规性,但分属不同监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