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处华东腹地,与六省交界,是长江三角洲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其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地形囊括平原、丘陵、山地三大类型,淮河与长江横贯全境,形成独特的“三大自然区域”格局。
-
省际交界与区位优势
安徽与六省接壤的边界线清晰:东部以宿州、滁州、马鞍山、宣城与江苏相连,东南部宣城、黄山与浙江毗邻,西南部安庆、池州与江西交界,西部安庆、六安对接湖北,西北部阜阳、淮北、亳州紧邻河南,宿州北部还与山东接壤。这种“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
自然地理分异特征
全省被长江、淮河划分为三大地貌单元:淮北平原属华北平原南延,地势平坦;江淮丘陵岗丘起伏,大别山耸峙西部;皖南山区以黄山、九华山为标志,层峦叠嶂。巢湖作为五大淡水湖之一,与长江、淮河、新安江共同构成密集水网。 -
文化多元性与历史脉络
“皖”得名于安庆与徽州,文化融合淮河、皖江、徽州、庐州四大圈层。清初江南省拆分后建省,春秋皖国遗址印证其文明源远流长。黄梅戏、宣纸等非遗与黄山、天柱山等自然遗产交织,形成“山水人文共生”的独特标识。 -
交通与经济联动
安徽公路密度超全国均值1倍,沿江城市群串联南京、杭州等邻省枢纽。东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西向通过豫鄂辐射中西部,北向借力山东半岛城市群,区位战略价值持续凸显。
提示:安徽地图上的省界不仅是行政划分线,更是生态保护、经济协作与文化交融的纽带。了解其地理格局,有助于把握区域协同发展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