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图位置西起巫山东麓,东至黄海、东海沿岸,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平原,南抵江南丘陵与钱塘江以北,地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省市,呈带状分布,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核心亮点:①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河网密布;②涵盖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六大亚区;③经济与生态地位并举,既是“鱼米之乡”,又是工业走廊。
-
地理范围与分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可划分为六大亚区:江汉平原(湖北中南部)、洞庭湖平原(湖南北部)、鄱阳湖平原(江西北部)、苏皖沿江平原(江苏、安徽沿江地带)、里下河平原(江苏中部)、长江三角洲(沪苏浙交界)。各区因自然条件差异形成特色产业,如江汉平原以粮棉为主,长三角以现代服务业见长。 -
地形与水文特征
平原主体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河渠纵横,湖泊星布(鄱阳湖、洞庭湖等),河网密度全国最高。地势自西向东缓降,中部多泛滥平原,沿海有滨海平原。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边缘地带分布红土岗丘(相对高度20-30米)。 -
经济与生态价值
- 农业:土壤以水稻土为主,盛产稻米、棉花、油菜,耕地垦殖指数高(上海达62.1%)。
- 交通:长江干流为黄金水道,万吨轮可达南京,水陆枢纽地位显著。
- 生态:淡水湖群调节长江水量,是中华鲟、候鸟等珍稀物种栖息地。
提示:地图标注时可重点关注沿江城市(武汉、南京、上海)及五大淡水湖位置,结合卫星图更直观展现“水乡泽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