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大姓氏排名依次为王(580万人)、张(545万人)、李(466万人)、刘(348万人)、陈(274万人)、杨(193万人)、吴(177万人)、朱(155万人)、徐(152万人)、周(139万人),前三大姓占比超全省人口23%,王姓以8.68%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
- 王姓作为安徽第一大姓,主要分布在皖北阜阳、亳州及合肥等地,阜南县王姓占比高达10%。其家族可追溯至周文王后裔,隋唐时期自山西迁入,凭借科举与徽商崛起成为人口支柱。
- 张姓以淮北怀远县、黄山歙县为聚居核心,占全省张姓人口1/3。明代曾出37名进士,蚌埠怀远张氏宗祠保留嘉靖皇帝御题牌匾,凸显深厚历史底蕴。
- 李姓在合肥长丰、滁州全椒形成密集聚居区,老子李耳为精神图腾。全椒“儒林李府”与《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家族联姻,反映文化世家的影响力。
- 刘姓与汉高祖刘邦渊源深厚,宿州萧县留存汉武帝赐予的“铁券丹书”。皖西金寨县刘姓在红军时期参军人数最多,体现家族与近代革命的紧密关联。
- 陈姓以阜阳界首市、黄山休宁县为双核心,清代徽商陈氏掌控江南六成茶叶贸易。休宁“陈家大院”的徽派砖雕艺术,见证商业与文化的双重繁荣。
- 杨姓亳州涡阳县传承800年杨家枪法,清代武状元杨殿邦出自此地。广德县杨姓保留河南方言,为太平天国战后北方移民的独特文化遗存。
- 吴姓马鞍山当涂县吴姓为三国东吴水军后裔,芜湖无为市吴氏垄断长江盐运200年。淮北烈山区吴姓族谱中的波斯骆驼图案,揭示元朝色目人汉化历史。
- 朱姓滁州凤阳县为明朝皇室旁支聚居地,朱熹后代在宣城绩溪考中83名进士。宿松县清代水师将领家族,展现军事与科举并重的家族发展路径。
- 徐姓芜湖鸠江区徐姓祖辈参与洋务运动,六安舒城县掌控大别山山货贸易六成份额,体现近代工业与传统经济的融合。
- 周姓以湖南道州周敦颐后裔为主,合肥肥东县存有明代“周氏义仓”碑刻,记录家族赈灾与宗族治理传统。
安徽十大姓的分布与历史折射出中原移民、徽商经济、军事屯田三大脉络,皖北多汉唐军屯后裔,皖南重商贸宗族网络。当前合肥等城市的工业化进程正推动姓氏格局新一轮演变,但祠堂、族谱等文化符号仍为家族认同的核心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