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简称“皖”,是中国华东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及境内的皖山、皖河而得名,省会为合肥市。其名称源自清朝建省时合并安庆府与徽州府的首字,地理上横跨长江、淮河流域,兼具南北自然与人文特色,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名称由来:1667年清朝拆分江南省时,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安徽”,简称“皖”则源于春秋古皖国及皖山(天柱山)的地域文化符号。
- 地理特征:全省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地形多样,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五大自然区,长江与淮河穿境而过,巢湖为最大淡水湖。
- 历史沿革:建省350余年,历经皖北、皖南分治,1952年合并恢复安徽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和县猿人遗址、徽商文化等历史遗产。
- 经济与文化:2024年GDP突破5万亿元,以黄山、九华山等文旅资源著称,徽派建筑、黄梅戏、徽菜等文化遗产影响深远,传统村落宏村和西递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徽省以其“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成为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代表性省份,在区域发展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