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炮的单发价格因型号和弹种差异显著,主流300毫米火箭弹约75万元/发,而配备末敏弹等高端弹种可达110万元/发。超远程火箭炮如卫士-2D的单发成本甚至突破300万元。以下是关键分析:
-
基础型号成本
03式300毫米火箭炮的标准弹药(双用途子母弹)单价为75万元,一次12管齐射消耗900万元。其射程覆盖150公里,精度接近导弹,但成本仅为同射程导弹的十分之一。 -
高端弹种溢价
末敏弹、复合制导火箭弹等特种弹药价格更高。例如,03式配备的末敏弹单价达110万元,而卫士-2D的制导火箭弹因射程400公里,单发成本飙升至300万~400万元。 -
外贸与自用差异
自用型号(如PHL-191)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370毫米火箭弹单价约为外贸型“火龙”280的70%。而出口版卫士系列因技术转让和定制需求,价格普遍虚高。 -
作战性价比优势
一个火箭炮营齐射288发仅耗资约2.16亿元,却能覆盖2平方公里区域,火力密度相当于32个导弹旅。相比之下,东风-11导弹单发成本超700万元,远火的经济性使其成为陆军主力。 -
技术升级影响
模块化设计(如PHL-191)和北斗制导技术提升了精度,但成本增幅有限。例如,370毫米火箭弹射程达500公里,单价仍控制在战术导弹的30%以内。
中国火箭炮通过“低成本饱和打击”策略,在射程、精度与价格间实现平衡。尽管单发价格看似高昂,但其战场效费比远超传统导弹,成为现代陆军不可替代的火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