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1990年提出,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强调企业长期优势的根源在于“积累性知识、资源与能力的独特组合”。
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涵
-
定义与特征
核心竞争力指企业独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力,通常具备三个特征:- 价值性:能为客户创造显著利益;
- 稀缺性:少数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
- 延展性:可应用于多种产品或市场。
-
理论背景
-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批评传统战略管理过于关注短期竞争,提出企业应聚焦内部能力的长期培育;
- 以本田的发动机技术、佳能的光学成像能力为例,说明核心竞争力如何支撑多元化发展。
-
实践意义
- 帮助企业识别关键优势,避免资源分散;
- 推动创新从单一产品转向能力体系建设;
- 为后来的资源基础观(RBV)理论奠定基础。
现代应用与启示
如今,核心竞争力理论已扩展至个人、国家层面,例如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技能”、国家的科技与产业优势。企业需持续迭代核心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