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的基石,通过系统梳理、分析现有文献,提炼关键观点、争议点与研究空白,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需兼顾全面性、逻辑性、批判性,并明确指向研究问题。以下是撰写范例的核心要点:
-
明确主题与范围
聚焦核心问题,界定文献的时间跨度、学科领域及关键词。例如,研究“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需筛选近5年权威期刊论文,排除非相关技术(如传统影像分析)。 -
分类与脉络梳理
按主题、方法论或时间线组织文献。例如,将观点分为“技术派”(强调算法精度)与“伦理派”(关注数据隐私),对比双方论据,揭示研究演进趋势。 -
批判性分析
避免简单罗列,需评价文献的贡献与局限。例如,指出某研究样本量不足,或某理论未考虑跨文化差异,进而引出本研究的创新点。 -
衔接研究空白
总结现有成果后,用“然而”“尚未解决”等转折词,明确你的研究如何填补空白。例如:“尽管AI诊断准确率提升,但患者信任度研究仍匮乏,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弥补这一缺口。” -
规范引用与格式
采用学科标准(如APA、MLA),确保引用准确、格式统一,避免学术不端。工具如Zotero可辅助管理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需平衡广度与深度,最终服务于研究目标。建议初稿完成后,邀请同行评议逻辑链条是否清晰,关键争议是否充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