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更博士毕业后选择将诗词文化传播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既延续了北大工科博士的科研背景,又深耕诗词文化领域,成为跨学科发展的典范。她以《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身份活跃于文化节目,同时参与机器人研究,并出版诗词赏析著作,实现文理双轨并行发展。
-
文化传播者角色深化
博士毕业后,陈更持续担任《超级语文课》《最美中轴线》等文化节目嘉宾,通过电视媒介推广传统文化。其诗词赏析作品《几生修得到梅花》多次再版,成为青少年学习古典诗词的热门读物,形成“学术+大众传播”的独特路径。 -
学术研究未间断
虽以诗词才华闻名,陈更始终未放弃工科专业。公开报道显示,她完成北大智能康复机器人研究后,选择进入上海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将力学控制理论与人工智能结合,体现“科研为底层能力,文化为表达出口”的融合思维。 -
教育领域的跨界实践
作为全国妇联亲子阅读推广大使,陈更设计“诗词与科学”主题课程,在中小学校开展讲座。其教育理念强调“逻辑思维与人文素养并重”,常以自身经历鼓励学生打破文理界限,拓展综合素质。 -
个人品牌与公共价值平衡
面对“理工博士该否专注科研”的争议,陈更通过实际行动回应:她主导的科研项目曾获国家专利,同时以通俗语言解读《二十四诗品》等典籍,证明学术严谨性与文化普及并不冲突。
当前,陈更的职业生涯呈现“双螺旋”结构——机器人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撑,诗词传播赋予人文影响力。这种模式为当代青年提供启示:专业边界可被重新定义,关键是以持续学习能力创造跨界价值。未来,她计划筹建工作室,系统开发STEM与人文融合课程,进一步释放跨学科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