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作为“文都”与“院士之乡”,以“桐城派”文化、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美学大师朱光潜、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等名人群体闻名,其崇文重教传统孕育了5000余名博士、近20名院士,形成“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独特人文精神。
1. 文化巨匠与桐城派
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归附作家1200余人,方苞、刘大櫆、姚鼐并称“三祖”,主张“义理、考据、辞章”的治学理念。现当代作家方令孺、舒芜延续文脉,黄梅戏大师严凤英更将地方艺术推向全国。
2. 政治与学术名流
清代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辅佐康熙、雍正两朝,张英“六尺巷”礼让故事成为中华“和”文化典范。现代哲学大家方东美、美学泰斗朱光潜、革命家黄镇等,均以学术或实践影响深远。
3. 科技领域领军者
“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玻璃新材料专家彭寿院士(研发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玻璃)、中科院院士程和平等,展现桐城人“勉成国器”的科技报国精神。
4. 教育传承与当代影响
桐城中学“国器班”培养大批人才,校训“勉成国器”被航天员刘洋带入太空。六尺巷“礼让调解法”升华为社会治理智慧,体现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
这座千年文都正以“人文胜地、智造名城”为目标,将历史名人的精神遗产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