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以环境决定论为核心,强调行为可观察、可预测,并主张通过刺激-反应关系解释心理现象。以下是其基本观点的
-
心理学对象:行为而非意识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聚焦于可观察的行为(包括外显反应和内隐习惯反应),而非主观的思维和意识。他将思维视为喉头肌肉的微妙运动,情绪归结为内脏变化,认为所有心理现象均可转化为行为指标。
-
环境决定论
-
刺激-反应公式 :行为由外部刺激引发,反应通过条件反射形成,复杂行为本质是反射链的叠加。
-
遗传作用有限 :否认遗传对行为的决定性影响,认为个体构造差异源于环境而非遗传,机能遗传需通过环境塑造。
-
-
行为可预测与控制
通过系统观察刺激与反应关系,可预测并改变行为。例如,通过正强化(奖励)或负强化(消除厌恶)调整行为模式,甚至实现教育目标(如“培养特殊人物”)。
-
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基于巴甫洛夫的反射学说,提出所有复杂行为均通过条件反射建立。例如“小阿尔伯特实验”展示了恐惧反应的条件化过程。
-
教育与实践应用
强调教育在行为塑造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通过环境设计(如强化训练)可完全改变个体发展轨迹,这一观点被称为“教育万能论”。
总结 :华生通过行为主义理论将心理学纳入自然科学体系,其核心在于用客观的刺激-反应关系解释心理现象,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并为行为疗法等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