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正经历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全区97.5%面积受旱,特旱比例高达68.7%,导致40.5万人受灾、51.3千公顷农作物绝收,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旱情由拉尼娜现象与异常大气环流叠加引发,预计5月中旬末才能完全缓解,当前抗旱与防涝需同步推进。
-
干旱范围与强度创纪录
广西平均降水量仅110毫米,较常年偏少近七成,11市52县受灾。澄江等河流断流,水库蓄水量不足正常值30%,农田裂缝深达十余厘米,甘蔗、玉米等作物减产30%-50%,部分果园面临绝收。 -
民生与经济双重冲击
8.3万人饮水困难,村民需花300元购3吨水维持一周;打井成本超万元且需深至120米。农业损失最重,早稻移栽推迟,宿根蔗断垄严重,糖价上涨压力显著。森林火险等级持续高位,部分城镇供水系统濒临崩溃。 -
气候成因与应对挑战
拉尼娜现象导致秋冬连旱,副高压阻碍水汽输送,喀斯特地貌加剧水分流失。政府投入2.9亿元抗旱,启用2.7万口井、26万台抽水设备,但资金缺口大,农户自救能力有限。 -
未来风险与预警
5月将迎多次降雨,但局地可能出现旱涝急转。专家提醒防范山洪灾害,需平衡水库蓄水与防洪调度,避免重复1998年夏秋冬春连旱的长期影响。
当前广西抗旱已进入攻坚阶段,建议公众节约用水并关注气象预警,相关部门需统筹短期应急与长期水利设施升级,以应对日益频发的极端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