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材料目录格式需根据会议类型和内容结构设计,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目录结构设计
-
基础信息模块
-
包含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等核心信息,适用于所有类型会议。
-
可补充参会人员名单(分出席、列席、缺席)及会议背景。
-
-
议题分类模块
-
按主题或议题划分子目录,如“一、工作报告”“二、讨论决议”“三、行动方案”等。
-
每个子目录下可包含具体事项的编号和说明。
-
-
附件与补充模块
-
包含相关文件(如发言稿、决议草案、评估报告等),需标注文件编号和关联事项。
-
可设置“附录”或“参考资料”板块。
-
二、格式规范要点
-
标题规范
-
采用“一级标题+编号”形式,如《关于落实省委批示保护文物问题的会议纪要》。
-
会议名称可缩写或用地点代称(如“京沪穗汉座谈会纪要”)。
-
-
内容排版
-
采用分点式结构,每个议题独立成段,便于阅读和检索。
-
重要内容可加粗或使用不同字体突出显示。
-
-
编号与引用
-
事项编号需连续,如“1. 研究预备党员转正问题”“2. 完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
引用文件或数据时需标注来源。
-
三、注意事项
-
保持目录结构与实际内容一致,避免冗余或遗漏关键信息。
-
官方会议纪要需严格遵循发文规范,包含文号、制文时间等要素。
-
根据会议类型调整目录深度,如专题研讨会可设置更多细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