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不可以直接考医师资格证,必须满足特定学历要求、毕业条件及相应工作年限后才可报考。
具有规定学历的人员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在学历方面有严格限定,如临床类(临床医学、麻醉学等7个专业)、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专业)、公共卫生类(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中医类(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11个专业)、中西医结合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可报考相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但医学专业62个本科专业中仅22个专业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且部分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专业也不能报考,如基础医学、中医康复学等5个专业。报考条件中对不同学历人员的工作年限也有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需在医疗卫生机构参加医学专业工作实践满一年,大专学历需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满二年,中专学历需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满五年,中医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取得相应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从事传统医学医疗工作满5年才能报考。应届毕业生报名时需提交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证明,并于医学综合考试前提交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医学院校长学制学生在取得本科学历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参加医学专业工作实践满一年,才可以申请报考医师资格考试。报考人员需要在符合规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完成相关实习或工作,且报名照片等材料需符合检测要求,报名流程需在国家医学考试网的考生服务系统中完成,实践技能考试每年6月左右举行,合格分数线为60分,成绩合格者才能参加医学综合考试,医学综合考试分纸笔考试和计算机化考试两种形式,合格分数线除中医类别少数民族医专业每年单独划定外,其它类别固定,执业医师合格分数线为360分,执业助理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80分 。
虽然在校大学生不符合直接报考条件,但有些学校开展医师分阶段考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报考,不过这只是部分学校的试点项目,并非普遍适用。所以,在校大学生若想考取医师资格证,需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相关规定,达到要求后再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