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生动描绘了老北京从腊月初到正月十九的春节习俗,通过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祭灶王、除夕守岁、元宵赏灯等场景,展现了传统节日的隆重与温馨,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差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新社会风尚的赞美。
-
春节前的忙碌准备:从腊八开始,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街上货摊林立,年味渐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吃糖瓜,拉开春节序幕。大扫除、贴春联、备年货,体现人们对辞旧迎新的重视。
-
除夕与初一的热闹:除夕夜全家团聚,穿新衣、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灯火通宵,守岁迎新。初一拜年、逛庙会,虽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充满喜庆。
-
元宵节的高潮: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将春节推向最后的高潮。花灯种类繁多,寓意团圆美好,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年味才逐渐淡去。
-
文化内涵与情感:课文以“京味儿”语言还原老北京民俗,既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通过新旧对比,凸显社会变革对节日习俗的影响,传递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不仅是老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卷,更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人对团圆、吉祥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