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核心在于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实力以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地学为引领,在能源勘探、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同时通过产学研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为西部高等教育的重要标杆。
学科优势突出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成都理工的“王牌”,不仅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还在2024年软科排名中位列全国前三。学校拥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顶级科研平台,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涵盖地球科学、工程学等关键领域。其学科布局紧密对接国家能源安全、生态保护等重大需求,例如深度参与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相关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科研创新驱动
学校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例如,主导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全球地学研究合作;汶川地震后,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为灾后重建提供关键支撑。近五年,学校年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110项,科研体量持续增长,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
人才培养与社会贡献
成都理工培养出4名两院院士及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校友在能源、环境、工程等领域表现突出。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和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强化实践能力;数字地学实习基地等创新平台,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如参与川藏铁路建设、页岩气开发等项目,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成都理工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成果,体现了学科特色与国家需求的深度结合。未来,随着宜宾校区扩建和国际化合作深化,其在地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