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
截至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下辖 16个团场 ,具体情况如下:
-
团场数量
- 总计16个团场,分布在阿拉尔市、阿克苏境内。
-
主要团场
- 包括一团至十四团、十六团、阿拉尔农场、幸福农场等。
-
历史沿革
- 前身为八路军第三五九旅718团,成立于1956年3月,是新疆兵团最早成立的师。
-
行政区划调整
- 2016年兵团调整后,原第二师223团划归第一师。
以上信息综合了兵团官方统计及权威平台数据,确保准确性。
截至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下辖 16个团场 ,具体情况如下:
团场数量
主要团场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调整
以上信息综合了兵团官方统计及权威平台数据,确保准确性。
新疆南疆和北疆各有特色,选择需根据个人兴趣和偏好。以下是综合对比: 一、自然景观对比 北疆 :以高山、草原、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5A级景区集中(喀纳斯、天山天池、那拉提等),四季风光各异,适合喜欢壮丽山水和成熟旅游体验的游客。 南疆 :以沙漠、高原、胡杨为主,兼具喀什古城、帕米尔高原等人文景观,适合偏好独特自然风光与人文体验的游客。 二、气候条件对比 北疆 :气候相对湿润
轮台县属于新疆南疆地区,具体依据如下: 地理位置划分 轮台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明确处于天山以南区域,符合南疆的地理定义。 行政归属确认 轮台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而该州整体属于南疆地区。 历史与现代名称统一 当前行政区域(汉代轮台国遗址所在地)与南疆的焉耆、若羌等县同属巴音郭楞州,名称沿用汉代“城郭国”体系。 轮台县在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上均属于南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时分布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 ,其14个师中有4个师驻守南疆、10个师驻守北疆,形成“南四北十 ”的格局,并覆盖东疆哈密等地区。这一布局既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又强化了边疆稳定职能。 南疆分布 :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和第十四师(昆玉市)扎根南疆,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带,承担棉花种植、防风固沙等任务
新疆南疆步兵第六师已不存在。以下是具体信息整合: 历史沿革 新疆军区步兵第六师成立于1966年,前身为1953年转业的步兵第六师,后经多次改编,最终于1987年随南疆军区复建。 军改与调整 1985年军改后,该师被改编为武警机动第七师,后进一步转为武警支队。 2003年,其16团改建为师装甲团,师防空团由原高炮团改编,最终形成机步第6师。 现状 截至2025年,原步兵第六师已完全转型为武警部队
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位于天山北麓东段,准噶尔盆地东南部 ,地处北纬43°31′16″~45°33′20″、东经86°07′30″~91°11′48″之间。它东起中蒙边境的北塔山,西临玛纳斯河,南倚天山,北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坐落于乌鲁木齐市北郊 ,与昌吉市接壤。 具体地理位置 天山北麓东段 :第六师所在的区域为天山山脉北麓,地形以山地、盆地和沙漠为主。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
7-8月去新疆旅游,北疆是避暑赏景的首选,南疆则更适合体验异域风情和人文历史。 北疆的喀纳斯湖、那拉提草原、赛里木湖等自然风光在夏季达到颜值巅峰,而南疆的喀什古城、帕米尔高原和沙漠公路则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丝路文化。 北疆:自然风光的视觉盛宴 夏季的北疆平均气温21-31℃,草原、湖泊、森林构成一幅立体画卷。喀纳斯湖的翡翠色湖水与雪山相映,那拉提草原的野花如地毯铺展
新疆建设集团六师位于北疆 ,具体位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建设集团六师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北疆,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将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社会贡献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 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 新疆建设集团六师所在地五家渠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是北疆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五家渠市距离乌鲁木齐市仅3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疆农八师位于新疆石河子市,具体信息如下: 地理位置 农八师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相邻。其行政区域覆盖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及沙湾、玛纳斯两县。 行政归属 农八师与石河子市合署办公,实行“党委、政府合署、政企分开”的体制。石河子市是农八师下属的县级市,也是其师部所在地。 人口与面积 根据2013年数据,农八师总人口约63.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5%
第二师24团位于南疆地区,地处天山南坡、博斯腾湖北岸,是兵团进入南疆的第一门户团场 ,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集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及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团场。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24团位于新疆巴州和硕县夏尔托热镇,其地理坐标处于天山南麓,紧邻博斯腾湖,周围环绕着和硕、焉耆、博湖以及和静四县。它不仅是兵团进入南疆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这些地方的关键节点。 气候特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辖的14个师共有149个团场 ,其中包括33个大型团场 和116个一般团场 ,另有1个兵团直管团场(41团草湖镇)。这一数据基于2019年统计,反映了兵团作为屯垦戍边核心力量的规模化布局。 按师划分团场数量 :各师团场分布差异显著,例如第四师下辖19个团场(最多),而第十一师仅1个团场。大型团场主要集中在第六师(6个)、第八师(6个)等
伊宁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十团目前驻守在伊宁市。根据现有信息,该师团机关及部分下属单位仍以伊宁市为核心驻扎地,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 师部驻地 第四师师部长期驻扎在伊宁市,该市是师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下属单位 4团曾驻守乌什县包孜镇(2015年数据); 61团驻守霍城县阿力麻里镇(1990年数据,显示历史驻守点)。 地理区域 第四师整体分布于伊犁河谷平原
北疆和南疆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但如果要从自然风光和多样性的角度来评判,北疆可能更值得一去 ,因为它拥有壮丽的草原、辽阔的森林、神秘的湖泊以及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以下几点将详细阐述北疆的独特之处: 1.壮丽的自然风光:北疆的自然景观以其多样性和壮丽而闻名。这里有中国最美的草原之一——喀拉峻草原,辽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四季景色各异,春天野花遍地,夏季绿草如茵,秋季金黄一片,冬季白雪皑皑
新疆兵团第一师隶属于阿拉尔市。 地理位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位于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79°22'~81°53',北纬40°20'~41°47'之间。师部驻地为阿拉尔市,地跨阿克苏地区五县一市,包括温宿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县、沙雅县和阿克苏市。 历史沿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前身是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进疆后的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1953年6月
新疆第一师阿拉尔市一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下辖的重要团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以农业现代化、特色林果业和军垦文化著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团地处阿拉尔市境内,塔里木河上游,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棉花、红枣、苹果等作物生长。 农业与经济发展 作为兵团农业现代化的代表,一团以棉花种植为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红枣、核桃等特色林果业
新疆第一师十六团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河源头,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地处新疆阿拉尔市新开岭镇,距离阿拉尔市中心38公里,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是集农、林、牧、工、商、文、卫为一体的现代化农牧团场。 1. 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 十六团地处塔里木盆地北部,毗邻胜利水库和上游水库,位于第一师阿拉尔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内,距离阿拉尔火车站33公里,塔里木机场45公里,交通条件优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