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十一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史上的一支英雄部队,以强击机作战和参与解放一江山岛战役闻名,其前身由陆军整建制改编而来,在抗美援朝战备和国土防空中屡建奇功。这支部队不仅创造了伊尔-10强击机超低空轰炸的战术奇迹,还因在一江山岛战役中精准支援陆军登陆获得***主席嘉勉,成为三军联合作战的典范。
空十一师的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2月,由原步兵第86师在徐州九里山机场改编成立,初期装备苏制伊尔-10强击机。成立仅半年便承担抗美援朝战备任务,虽未直接参战,但为后续作战积累了经验。1955年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该师出动78架次,命中率高达90%,飞行员在弹药耗尽后仍以俯冲威慑敌军,甚至冒险滑翔返航,展现了极强的战斗意志。此战不仅奠定其强击机部队的战术地位,更开创了空军直接支援陆海军登陆的作战模式。
1960年代,空十一师战术创新频出。1964年空33团在福建轮战时,创造了强击机海面40米超低空轰炸纪录,极大提升了打击精度。部队多次移防,1969年驻吉林四平机场后,与空一师渊源深厚的第15机动大队整编入其新建32团,进一步强化了机务保障能力。1976年重组后,该师延续英雄传统,在1980年代轮战中仍保持高强度训练。
从装备沿革看,空十一师始终是强击机部队的代表。早期伊尔-10的精准对地攻击为后续强-5等国产机型运用奠定基础。其战术经验被提炼为“超低空突防”“延长火力支援”等原则,至今影响空军对地支援 doctrine。部队还培养出刘建汉等战斗英雄,他的“三弹命中敌舰”战例被载入空军史册。
当前,空十一师虽已整编转型,但其战史中的三军协同意识和极限作战精神仍具借鉴意义。对于研究解放军空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的历程,该师的强击机作战经验提供了关键样本。关注其历史的读者可进一步查阅一江山岛战役细节,或对比分析强击机与现代化多用途战机的战术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