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帮扶10个省份,以资金、产业、人才等多元举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其中财政援助累计超670亿元,重点覆盖广西、贵州等地区,并创新“反向飞地”模式实现资源双向流动。
-
帮扶范围与机制
广东承担东西部协作任务,结对帮扶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10个省份的93个县,建立“市—县—镇”多层次协作体系。例如,广州对口黔南州和毕节市,深圳重点支援河池、百色,珠海帮扶怒江州,形成“广东所能”与“当地所需”精准对接的协作模式。 -
核心举措与成效
- 资金投入:累计拨付财政援助资金超67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如援建易地搬迁点76个,解决贫困边民住房问题。
- 产业协作:引导13710家企业投资3622亿元,共建147个产业园,推动刺梨加工、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落地,带动127万人增收。
- 人才支持:派出480名党政干部、近万名技术人员驻点帮扶,并通过“反向飞地”在珠三角设立120个科创平台,促进技术回流。
-
创新模式与可持续性
广东探索“造血式”帮扶,如“圳品”认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销量平均增30%),以及“飞地经济”实现“研发在湾区、生产在西部”。2025年计划新增65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园建设,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400亿元。
广东的帮扶实践不仅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更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了协作地区的内生动力,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