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全国19个省市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原则开展对口援建,3年内完成超3800个项目,投入资金超780亿元,助力灾区实现“三年重建、五年振兴”的奇迹。
-
援建机制与原则
中央确立“一省帮一重灾县”机制,优先支援极重灾区,兼顾经济实力与灾情程度。例如,山东援建北川县,广东援建汶川县,江苏援建绵竹市,北京、上海分别支援什邡市和都江堰市。援建内容涵盖住房、学校、医院、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并注重“输血”与“造血”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
援建成果与速度
截至2010年,18个省市(含深圳单独支援甘肃)完成98.7%的开工率,73.7%项目竣工,总投资772.3亿元。广东援建的汶川县住房抗震等级远超标准,上海援建的都江堰学校采用现浇结构抗8级地震,江苏援建绵竹的295个项目全部交付,体现“中国速度”与“中国质量”。 -
长效合作与民生改善
援建省市通过技术培训、产业园区共建(如浙江帮扶青川茶产业、北京与什邡长期合作)培养本地人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灾区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最漂亮的民居、最坚固的学校成为普遍现象,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这场举国援建行动,不仅重建了家园,更凝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为灾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