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榜单已公布,麻省理工学院(MIT)连续13年蝉联榜首,亚洲高校表现亮眼,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首次跻身全球前5,中国内地12所高校进入前100,英美高校仍占主导地位但占比小幅下降。以下是关键亮点解析:
-
顶尖高校格局稳定
MIT、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稳居前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分列第四、第五。排名前10的高校中,8所为英美院校,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保持非英美高校最高排名(第7位)。 -
亚洲高校崛起显著
新加坡国立大学(第5名)和南洋理工大学(第11名)创历史新高;中国内地清华大学(第15名)、北京大学(第17名)领跑,复旦大学(第25名)首次进入前30;香港大学(第18名)保持亚洲第四。日本东京大学(第28名)和韩国首尔大学(第36名)排名均有提升。 -
学术声誉与国际化成关键指标
排名上升的高校普遍在“师生比”和“国际教师比例”指标得分较高。例如,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第47名)因产学研合作加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第14名)凭借留学生支持政策跃升。 -
新兴国家高校进步明显
印度孟买理工学院(IITB)首次进入前150名(第142名),巴西圣保罗大学(第120名)成为拉丁美洲排名最高院校,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第101名)首次入围前110。 -
中国高校整体实力增强
除传统强校外,上海交通大学(第31名)、浙江大学(第33名)等“双一流”高校排名持续上升,南方科技大学(第198名)等新兴院校进步超30位,体现科研产出加速。
2025年排名显示,全球高等教育竞争加剧,亚洲高校在科研与国际化方面缩小差距,跨区域合作与人才流动成为影响排名的核心变量。建议关注高校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前沿领域的专项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