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股中签收益排行榜中,弘景光电以单签盈利6.35万元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常友科技(5.06万元)和天和磁材(4.39万元)。创业板成为高收益集中地,年内首日平均打新收益达2.8万元,但中签率已骤降至0.02%,凸显“高回报、低概率”的市场特征。
从行业分布看,光学镜头、锂电材料等科技赛道表现突出。弘景光电凭借智能汽车光学镜头技术首日涨幅超300%,而2023年盟固利(锂电正极材料)曾创下单签9.84万元的纪录,反映资金对硬科技标的的追捧。发行价与收益呈非线性关系,如发行价93.5元的天有为首日收益仅5万元,而41.9元的弘景光电收益更高,显示低价股并非绝对优势。
投资者需警惕三大分化现象:一是板块分化,创业板新股占收益前十的60%,北交所标的普遍收益偏低;二是时间分化,3月上市新股收益显著高于1月;三是个股分化,同月上市的兴福电子收益不足1.1万元,仅为弘景光电的17%。弃购率降至0.3%以下,反映市场情绪持续升温。
当前打新策略应侧重三点:优先选择研发投入占比超5%的科创企业,避开产能过剩行业;利用沪深双市场申购提升中签概率;首日卖出仍是最优解,年内超70%新股首日价即阶段性高点。需注意,2025年4月上市的中国瑞林虽首日收益达7.2万元,但后续股价腰斩,印证“打新不炒新”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