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未施工监理日志需重点记录停工原因、现场状态及监理措施,核心在于体现监理履职痕迹和问题追溯依据。 未施工期间仍需每日填写日志,确保工程监管的连续性和法律效力,避免责任盲区。
-
明确停工信息
记录当日未施工的具体原因(如天气异常、设计变更、材料短缺等),注明停工起止时间及影响范围。若涉及业主或施工方指令,需附相关文件编号及责任人。 -
现场状态核查
详细描述现场人、机、料停滞情况:- 人员动态:施工方管理人员到岗情况,留守人员职责;
- 设备物资:机械存放位置是否合规,材料保管措施(如防潮、防盗);
- 安全隐患:未施工区域是否存在未封闭基坑、临时用电未切断等风险。
-
监理履职动作
- 巡查记录:即使停工也需每日巡视,检查现场保护措施是否到位;
- 协调事项:与建设方、施工方沟通复工条件的进展(如设计图纸确认、材料检测报告);
- 文件处理: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整改的隐患问题及回复跟踪。
-
法律风险防控
- 证据留存:拍摄现场照片并标注日期,记录第三方检测或会议纪要;
- 闭环管理:对前一日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复查,形成“问题-措施-验证”完整链条。
-
特殊天气应对
如因暴雨、高温等停工,需记录气象数据(如降雨量、温度极值),并评估对后续工期的影响,提出调整建议。
总结:未施工阶段的监理日志是工程监管的重要凭证,需以“零施工≠零记录”为原则,通过客观、细致的记录为后续索赔、审计提供依据。监理人员应强化风险意识,确保每一页日志都能经得起法律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