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每股收益(EPS)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 =(净利润 - 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关键点在于:净利润需扣除优先股股息,股数需按时间加权计算,若存在可转债等潜在稀释因素,还需计算稀释每股收益以反映更真实的盈利水平。
-
净利润调整:计算时需使用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若公司发行了优先股,需从总净利润中扣除优先股股利。例如,某公司年净利润1亿元,优先股股利1000万元,则归属于普通股的净利润为9000万元。
-
加权平均股数计算:普通股数量可能因增发、回购等变动,需按时间加权。例如,年初有500万股,7月增发200万股,则加权平均股数为:
-
稀释每股收益:若公司存在可转债、期权等潜在普通股,需假设这些工具全部转换,调整净利润(如加回可转债税后利息)和股数后重新计算。例如,可转债转换后增加股数50万股,税后利息节省200万元,则稀释每股收益为:
-
应用场景:EPS越高,代表单股盈利能力越强,但需结合行业对比。警惕公司通过回购股票人为提高EPS,或因增发新股导致EPS被稀释。
总结:每股收益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但需结合净利润质量、股本变动及行业背景综合分析,避免单一指标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