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教育班会是提升全民安全素养的关键载体,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讨、互动实践等形式,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校园生活,强化青少年对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等16大领域风险的认知,培养“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行动自觉。
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班会需紧扣时代背景,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内容。例如,通过“连云港渔民举报间谍装置”等真实案例解析,直观展现非传统安全威胁;利用短视频、情景模拟等沉浸式体验,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如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谣言辨识等。班会中可设置分组讨论“高中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引导学生从**不良信息、传承民族文化等角度提出具体行动方案,增强参与感。
内容设计需注重逻辑性与实践性平衡。理论部分应涵盖《国家安全法》核心条款、12339举报渠道等基础知识,辅以互动问答强化记忆;实践环节可组织海报设计、安全演练等活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结合学科特色深化主题,如计算机专业侧重网络安全案例分析,环境专业探讨生态安全责任,形成差异化教育路径。
班会的长效性依赖于常态化机制。建议每月设置安全主题日,持续更新案例库;建立“班级安全委员”制度,鼓励学生自主策划活动;联动家庭与社会资源,如邀请国安干警进校讲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网络。
国家安全教育绝非一次性活动,而是价值观与行为习惯的长期塑造。从班会出发,让青少年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国家安全网络的“主动节点”,方能筑牢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