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专业硕士主要考察政治、英语、数学或经济类综合能力,以及数字经济相关专业课(如《数字经济综合》《数字经济基础》),核心聚焦新要素、新组织、新业态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旨在选拔具备经济思维与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
统考科目奠定基础
政治和英语为全国统考,部分院校要求英语一(如北大)或英语二(如清华)。数学科目常见为396经济类综合能力(含数学、逻辑、写作)或数学三,侧重考察数理分析与经济建模能力。 -
专业课紧扣数字经济核心框架
自命题专业课通常覆盖数据要素市场、数字金融、平台经济等模块。例如:- 新要素:数据确权、定价与交易机制(参考《数据经济学》);
- 新组织:双边平台竞争、产业互联网生态(如《数字经济综合》大纲中的“七个新框架”);
- 新冲击:AI对就业的影响、数字货币宏观效应(如湖南大学852科目考点)。
-
题型注重应用与综合分析
名词解释(如“网络效应”)、简答题(如“数据要素特征”)测试基础概念,论述题(如“数字经济治理难点”)和案例分析(如“平台反垄断”)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院校(如湖南大学)设置30分案例分析题,强调实践导向。 -
参考书目与前沿动态结合
主流教材包括《数字经济学》(戎珂)、《数据经济学》(汤珂),部分院校(如上海科技)要求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博弈论基础。考生需关注政策文件(如“数据二十条”)及行业报告(如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提示: 院校间考试差异较大,建议优先查阅目标院校最新招生简章及大纲,并强化数据要素、平台经济等高频考点。跨考生可侧重396经济类综合能力,降低数学难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