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国外学历认证政策主要围绕加强认证审查、规范认证流程及完善质量监督展开,具体如下:
一、核心政策调整
-
加强异常院校审查
对认证数据异常或存在举报的院校(如法国巴黎东部高等教育集团、法国欧洲管理学院等)启动加强审查程序,处理期限延长至不少于60个工作日。
-
政策依据与目标
依据《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法》第二十八条,通过延长审查周期、补充材料等方式严查学历造假及“水学位”项目,维护留学人员权益和市场秩序。
二、认证流程与材料要求
-
审核周期优化
主流留学国家认证周期为10-15个工作日,特殊案例可能启动跨国核查,确保信息真实性。
-
材料清单调整
需提交学位证书、成绩单、语言成绩单(雅思/托福等效),部分专业需补充作品集、临床实习证明等,具体以目标院校要求为准。
三、质量监督与失信机制
-
双人背对背审核
实行严格校方信息验证,关键信息需第三方确认,建立失信申请人名单。
-
特殊情况处理
若认证未通过,可申请用人单位出具说明性公函,但需提供身份证件、院校证明信等材料。
四、受理范围与限制
-
受理机构
包括国外大学、港澳台高校及经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排除中学文凭、语言培训证书等非学历项目。
-
不受理情形
未获证书的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学位,以及预科证明等非学位课程。
五、政策依据与实施
政策依据为《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法》及《认证办法》,自2023年1月起施行,持续优化认证流程与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