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六大核心信号: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启动、财政货币政策双发力、楼市**稳预期、服务消费与养老成新增长点、科技创新引领内需扩容。会议明确以“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总基调,强调通过“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筑牢经济安全底线,同时以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再**等工具精准激活内需潜力,为经济转型提供政策护航。
-
超常规政策工具箱全面启用
会议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加码至赤字率4%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提速,重点投向基建、城中村改造等领域,预计带动万亿级投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年内或降准1.5-2.5个百分点,LPR下调60-100BP,缓解居民房贷压力与企业融资成本。 -
楼市**双锚定稳信心
房地产政策从“防风险”升级为“存量优化”,通过烂尾楼盘活为保障房、加速城市更新稳定房价预期。资本市场引入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避免非理性波动。政策明确“核心资产保安全,卫星资产博收益”的配置逻辑,引导理性投资。 -
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获专项金融支持
创设专项再**工具,重点扶持文旅、医疗、养老等赛道。会议将“银发经济”列为战略增长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通过生育补贴、以旧换新等组合拳激活消费潜能。 -
科技创新驱动内需扩容
强调以自主可控技术应对“外部冲击”,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财政倾斜“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培育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动能,创造高质量就业。 -
底线思维应对国际博弈
面对全球经贸不确定性,政策重心从“稳外贸外资”转向“内需当家”,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备足6-12个月应急资金池防范外部风险传导。
当前经济转型需把握政策窗口期:个人可关注技能升级(如AI、养老护理)、优化资产配置;企业应聚焦政策扶持赛道,利用结构性工具降低融资成本。政策组合拳已为“十五五”开局铺路,关键在于动态跟进落地细则,化压力为转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