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总分600分,分四个单元考核,核心科目分值占比为:中医内科(15%)、针灸学(10%)、西医诊断(8.5%),临床科目(内外妇儿)占75%,其中内科独占32%。
-
单元分值分布
- 第一单元(150分):中医基础理论(50分)、中药学(47分)、西医内科(43分)、卫生法规(10分)。基础理论侧重阴阳五行与脏腑辨证,中药学考查功效与特殊用法。
- 第二单元(150分):中医诊断学(50分)、方剂学(47分)、诊断学基础(43分)、医学伦理(10分)。方剂学重点为组成与主治,诊断学涉及心电图与实验室指标。
- 第三单元(150分):中医内科(90分)、针灸学(60分)。内科病例题占比高,针灸主考主穴配穴与穴位定位。
- 第四单元(150分):中医外科(40分)、妇科(41分)、儿科(39分)、传染病(30分)。外妇儿侧重辨证论治,传染病关注流行病学与治疗原则。
-
科目权重分析
- 高分板块:中医内科(15%)、针灸学(10%)、西医诊断(8.5%)为提分关键,需优先强化病例分析与操作要点。
- 临床科目:内科(32%)、外科(23%)、妇科(9.5%)、儿科(10.5%)总分450分,病例题占比超60%,需结合实践掌握鉴别诊断。
- 基础科目:中药、方剂、中诊合计占22.5%,重点记忆功效、组成及辨证要点。
-
题型与策略
考试全部为选择题(A1-A4、B1型),病例题占临床科目70%。建议分三阶段复习:- 基础阶段:主攻中药、方剂、诊断学等记忆型内容;
- 强化阶段:通过病例题训练中医内科与针灸应用能力;
- 冲刺阶段:模拟四单元限时练习,侧重错题与高频考点。
提示:360分及格线要求每单元均分90+,建议优先拿下中医内科、针灸及西医诊断高分板块,再补足外妇儿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