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批征集志愿是否实行平行志愿,需根据具体批次和省份政策而定。多数省份的本科提前批征集志愿采用平行志愿模式,但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如军事、艺术类)仍保留传统梯度志愿。关键差异体现在投档规则和志愿结构上,考生需重点关注本省考试院发布的最新细则。
不同省份对提前批征集志愿的设置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山东省2025年将提前批拆分为A类(非平行志愿)和B类(平行志愿),其中B类公费师范生等专业允许填报60个“专业+学校”组合的平行志愿;而浙江省明确提前批整体为传统志愿,仅5个院校志愿按顺序录取,征集志愿环节同样延续此规则。这种分类型处理的方式,使得需面试/体检的专业通常不纳入平行志愿范围。
从投档机制看,平行志愿类征集志愿普遍遵循“分数优先”原则。计算机按考生成绩统一排序后,依次检索其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一旦符合条件立即投档,且一轮投档结束后不再补投。例如湖北省规定,提前批文理类征集志愿可设6-9个平行院校志愿,每个志愿含6个专业选项,投档时若院校计划未满则直接匹配,这与传统志愿“志愿优先、多次投档”的规则形成对比。
特殊招生类型往往例外。艺术类、体育类、军事院校等因专业测试要求复杂,多数省份对其征集志愿保留梯度模式。如河南省明确艺术本科A/B段征集志愿设9个平行志愿,但其他艺术批次仍为2个顺序志愿;广西则规定艺本二批征集志愿需先选择单一艺术科类再填报,混合科类填报不被允许。这类限制凸显了专业特殊性对志愿模式的直接影响。
考生操作时需注意两大风险点:一是误判志愿性质导致策略失效,如将需要第一志愿锁定的定向生填报在平行志愿第二位置;二是忽视体检/成绩等前置条件,即使采用平行志愿也可能因资格不符退档。例如,湖南省在平行志愿投档后,仍会因色盲、单科成绩等问题退档,且退档后无法参与本轮次其他志愿检索。
提前批征集志愿的规则复杂性要求考生“一省一策”精准应对。建议填报前务必核对本省当年招生章程,重点识别三类信息:志愿模式标识(平行/顺序)、专业附加条件、投档比例说明。对于存在“超提前批”招生的省份(如浙江的强基计划),还需注意不同批次间的逻辑衔接,避免因录取顺序冲突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