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考试科目为“3+1+2”模式,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选考科目组合。其中,物理和历史为二选一首选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为四选二再选科目,考生需根据自身兴趣和高校专业要求灵活搭配。
-
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等6个语种)为所有考生必考科目,不分文理科,满分均为150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外语考试包含听力部分,部分省份未来可能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
首选科目:考生需在物理和历史中任选1门,满分100分。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而历史侧重人文社科方向,选择直接影响后续高校专业报考范围。
-
再选科目: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每科满分100分。化学与生物组合适合医学、工学等专业,而政治、地理则更偏向社科类。再选科目成绩按等级赋分计入总分,确保公平性。
-
考试安排与分值:总分为750分,统考科目在6月7日—8日进行,选考科目紧随其后。例如,物理/历史安排在6月8日上午,化学、地理等科目在6月9日考试,每科时长75分钟。
提示:考生需结合目标院校的专业选科要求(如理工类专业多要求物理+化学)和个人优势科学规划科目组合,避免填报志愿时因选科不符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