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四川省常住人口为8364万人,较上年减少4万人,但外省人口年均净流入约20万人弥补了自然减少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0.10%。尽管面临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成渝经济圈产业升级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形成“机械增长抵消自然负增长”的独特现象。
-
人口总量与变化趋势
四川省常住人口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减少4万人至8364万,但降幅较2023年(减少6万)收窄。户籍人口减少更快(10.9万),显示户籍制度改革下“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值得注意的是,攀枝花等城市通过育儿补贴等政策实现逆势增长,凸显局部人**力。 -
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双重影响
出生率(6.41‰)与死亡率(9.43‰)差距扩大,自然减少25.3万人,但实际总人口仅减少4万,外省人口流入年均20万是关键。成渝地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崛起,带动成都、宜宾成为人口流入热点,抵消了本地生育意愿低迷的负面影响。 -
城镇化与老龄化挑战
城镇化率突破60%,七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反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速。16个市进入中度老龄化,死亡人口(78.9万)远超出生人口(53.6万),银发经济与育儿支持政策(如攀枝花累计发放补贴3000万)成为应对重点。 -
区域比较与未来展望
四川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五,降幅小于河南(-30万)、黑龙江(-33万)等省份。成渝职称互认、社保互通等协同政策,有望进一步吸引人才。未来需平衡产业升级与公共服务优化,例如打造“15分钟生活圈”提升城市吸引力。
四川人口数据折射出经济转型的阵痛与机遇,外省人口“用脚投票”印证产业吸引力,但长期需破解低生育率与老龄化困局。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或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