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明确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取消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体系。
一、政策核心:新能源电价全面市场化
- 市场化交易机制:2025年起,新建风电、光伏项目全面取消保障性收购制度,存量项目逐步退出,所有新能源电力需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
- 价格波动与收益提升:新能源项目可通过“分时电价+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组合策略提升收益,同时工商业电价峰谷价差可能突破3:1。
二、政策影响:储能与绿电交易成关键
- 储能配置成刚需:市场化项目需配套储能比例不低于装机量的15%,储能度电成本需降至0.3元以下。
- 绿电溢价显现:高耗能企业强制绿电采购比例提升至35%,带绿证交易的电价溢价可达0.05-0.15元/千瓦时。
三、用户电费调整:工商业用户需适应市场规则
- 市场规模扩大:2025年广东电力市场规模预计达6500亿千瓦时,工商业用户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及以上需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 分时电价机制:尖峰、高峰、平时、低谷时段电价差异显著,用户需优化用电策略以降低成本。
总结
2025年电费收费标准新政策标志着新能源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用户需关注储能配置、绿电交易及分时电价机制,以应对价格波动和用电成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