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唐湾镇蒋潭村是一个依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古色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典范。从“省级重点贫困村”蜕变为“安徽省产业扶贫十大示范村”,其成功经验在于红色旅游与茶产业深度融合、生态农业与有机种植的创新发展,以及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以下从多维度解析其发展路径:
-
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蒋潭村拥有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大独山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通过修复遗址、建设研学基地,打造红色教育路线。2023年入选“国家级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年吸引游客1.3万人次,直接创收200万元。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形成“党建+文旅”的独特模式。 -
高山茶产业驱动经济转型
依托海拔700米的云雾环境,蒋潭村发展无公害高山茶园2200亩,注册“雾聚岭”品牌并通过绿色认证。通过合作社模式,年产干茶20吨,带动600万元年收入。创新引入山地轨道运输车,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解决300余人就业,助力25户脱贫户年均增收5500元。 -
生态农业与有机种植的实践
推广“农场+村集体+农户”模式,种植富锌大米、中药材等高附加值作物。例如翠萍家庭农场的有机稻米采用山泉灌溉、紫云英绿肥等生态技术,亩产虽低但单价达18元/斤,获“皖美大米”金奖。这种模式既保护环境,又提升农产品溢价能力。 -
古色资源活化与全域旅游
保护百年古银杏树群、明清古民居,开发甲辰庵水库露营地等景观,形成“红绿古”三色融合的旅游线路。结合采茶节、插秧节等民俗活动,打造四季旅游IP,增强游客参与感。
总结:蒋潭村的振兴之路证明,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与党建引领是乡村发展的核心。未来需持续优化游客体验、深化品牌建设,进一步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