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江淮文化发源地
安徽省桐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具体介绍如下:
一、地理位置
-
行政区划 :安徽省直管县级市,由安庆市代管,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
-
自然地理 :总面积1552.74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三级阶梯地形。北接舒城县,东邻庐江、枞阳,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郊区,长江穿流而过。
二、历史沿革
-
古代文明 :新石器时代已有聚落,夏商时期属扬州之域。秦汉时期设枞阳县,属庐江郡。
-
重要历史事件 :明末张献忠围攻桐城未果,称“铁打桐城”。1996年撤县设市,成为安徽年轻城市。
-
文化发展 :清代形成“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孕育方苞、刘大魁等文学大家。
三、文化特色
-
桐城派 :以“义理”为核心,主张“文以载道”,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
-
黄梅戏 :发源地之一,严凤英等艺术家贡献显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含“桐城歌”“六尺巷”等,体现“和”文化传统。
四、经济与荣誉
-
经济数据 :2024年GDP419.1亿元,增长6.3%;2025年预计增长6.3%。
-
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20余项。
五、行政区划与人口
-
辖区范围 :2023年下辖12个镇、3个街道、1个国家级开发区,总人口74.5万。
-
行政区划调整 :1996年撤县设市后,长期由安庆市代管。
六、自然与生态
-
矿产资源 :石墨、矾、大理石等10余种,另有金钱豹、江豚等珍稀动物。
-
生态保护 :银杏、金钱松等植物,药用植物2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较高。
桐城市以“文都”闻名,既是江淮文化圈核心,也是黄梅戏等艺术形式的重要发源地,兼具历史积淀与现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