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人以坚韧豪爽的品格、实干创新的担当和生态振兴的实践成为东北大地的独特文化符号。其特点可概括为三重特质——历史传承中的民族融合基因、经济转型中的奋斗突破精神,以及生态建设中的绿色发展意识,三者共同塑造了朝阳人的当代形象。
朝阳人承载着汉、蒙、满等多民族交融的文脉,既有游牧文化的豪迈豁达,又兼具农耕文明的稳重务实。这种文化基因在脱贫攻坚战中得到充分彰显:面对全省1/3贫困县、25万贫困人口的艰巨任务,朝阳人以“苦干+巧干”实现全域脱贫,展现不屈韧性与创新智慧。作为全国首批“县县通高铁”城市,朝阳市通过交通变革打破地理限制,吸引投资与人才回流,推动产业结构从传统农牧向数字化制造转型升级。浪马轮胎等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与朝阳师范学院的设立,标志着城市从脱贫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生态治理是朝阳人另一张亮眼的名片。通过综合治理大凌河、什家子河等水系,打造双塔-龙城区的生态宜居空间,这座昔日的风沙之城蜕变为“推窗见绿”的森林城市。更令人瞩目的是,天鹅栖息周期从短期过境延长至半年之久,佐证了环境改善的显著性。居民在享受蓝天白云的也传承着勤俭质朴的传统——大连劳务市场逾5万朝阳务工者以“技术型输出”打破廉价劳动力标签,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竞争力,年创收超十亿元。
朝阳故事本质是一部破局与重生的奋斗史。从脱贫攻坚到高铁时代,从劳务品牌到生态城市,当地人始终以实干书写新篇。如今的朝阳既守护着红山文化遗址的厚重历史,又迸发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代活力,为理解中国县域经济的韧性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