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3445美元,首次突破1.3万美元大关,标志着中国经济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区域差异显著(北京、上海超20万元,甘肃不足全国六成),全球排名约68位,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14005美元),但距离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
计算方法与核心数据
人均GDP由GDP总量除以年平均人口得出,2024年中国GDP总量134.9万亿元,人口14.08亿,人民币年均汇率7.1217,折合美元人均13445美元。过去20年增长超8倍(2004年仅1500美元),但增速近年放缓至5%左右。 -
区域不平衡现状
10个省份人均GDP超10万元(北京22.8万元最高),11省超全国均值,16省处于6-8万元区间,甘肃最低(5.3万元)。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差距显著,城镇化率67%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城镇收入是农村2.34倍)。 -
国际对比与挑战
全球排名70位左右,相当于阿根廷、墨西哥水平,仅为美国1/6。需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年增5%至2030年达1.78万美元),但面临内需不足、产业升级压力。出口拉动增长(贸易顺差9921亿美元)难持续,需转向消费与创新驱动。 -
未来趋势与意义
按当前增速,2025年预计突破1.4万美元,跨越高收入门槛。长期需缩小区域差距、提升居民收入占比(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1314元),并应对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的拖累。人均GDP提升为公共服务与科技投入提供基础,但生活质量需同步优化。
中国人均GDP的突破是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下一步需从“规模增长”转向“分配与质量优化”,才能真正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