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银行股分红频率普遍提升至每年1-2次,其中国有六大行及部分股份行已明确实施中期分红+年度分红的“双分红”模式,分红总额和比例均保持行业领先。这一变化源于监管政策推动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平衡,投资者可更灵活地获取现金流回报。
- 分红频次分化明显:国有大行(如工行、建行)和头部股份行(如招行、兴业银行)率先实现一年两次分红,中期分红比例多为净利润的30%-35%;而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仍维持年度分红一次,但上海银行等已开始试点中期分红。
- 政策驱动是关键因素:新“国九条”明确要求提高分红频次,监管层通过限制低分红银行的融资活动等举措,倒逼银行优化股东回报机制。国有大行响应最快,2024年起分红频次已全面调整。
- 盈利与资本充足率是核心约束:银行需确保资本充足率达标(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5%)且盈利稳定。例如,郑州银行因盈利承压曾连续四年未分红,2024年恢复分红后比例仅9.69%,远低于行业均值。
- 国际接轨趋势显著:境外银行多采用季度或半年度分红,境内银行通过增加中期分红逐步靠拢。招行2025年将首次中期分红,分红比例与年报披露的35%保持一致,体现长期回报承诺。
未来,随着经济回暖与息差压力缓解,更多中小银行可能加入“多次分红”行列。投资者需关注银行的分红政策连续性及资本补充能力,优先选择盈利稳健、分红记录良好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