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GDP预计稳居全国第六位,增速持续领先西部省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贡献突出。作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四川省通过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驱动等战略,进一步巩固了其经济地位。
-
经济总量与排名趋势
四川省近年GDP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突破6.5万亿元,2025年预计增长6.5%左右,总量接近7万亿元,保持全国第六位(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西部省份中领先,凸显区域经济引擎作用。 -
支柱产业支撑增长
- 电子信息产业:成都、绵阳等地集聚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面板企业,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8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25%。
- 装备制造与新能源:德阳重型装备、宜宾动力电池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氢能、储能技术应用加速落地,推动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 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川酒、川茶、川菜预制菜等特色产业产值超万亿元,农业科技应用率提升至70%,助力乡村振兴与三产融合。
-
区域协同与开放发展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显著,成都都市圈(成都、德阳、眉山、资阳)贡献全省45%以上GDP,带动川南经济区(宜宾、泸州)、川东北经济区(南充、达州)差异化发展。中欧班列(成渝)年开行量突破6000列,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2万亿元,开放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
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
全省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8%,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6万家,西部(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联动突破关键技术。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88%,水电、光伏等绿色产业输出规模居全国首位,推动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
四川省GDP的全国排名不仅体现经济规模优势,更反映结构优化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议关注其产业升级动态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未来可持续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