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以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围绕消费、投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等关键领域展开。以下是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扩大内需,提升消费与投资效益
-
提振消费
-
实施消费专项行动,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潜力,推动新型消费发展(如数字、绿色、智能消费)。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完善免税店政策,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
优化投资
-
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的精准投资,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防止低效无效投资。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两重”建设。
-
二、推动产业升级与现代化体系建设
-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结合区域特色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
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生物制造等领域政策。
-
-
产业链韧性提升
- 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
-
科教兴国战略
-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政策。
-
推进服务型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发展。
-
四、深化改革开放与风险防控
-
扩大开放
-
深化自贸区试点,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系。
-
-
风险防控
- 聚焦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五、保障民生与可持续发展
-
就业与收入
-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提高退休人员及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推动医保个账跨省共济。
-
生态环境
- 单位GDP能耗降低3%,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六、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
-
“三农”工作
-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城中村改造,巩固生育保险覆盖面。
-
新型城镇化
- 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七、财政政策与保障
- 财政赤字 :拟按4%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以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以上任务综合了权威信息源,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度,体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系统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