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置县,以寿水之阳得名
寿阳的名称由来与历史发展紧密相关,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春秋时期的起源
寿阳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为祁氏封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祁氏将土地分七县,寿阳地域被划为马首邑。
二、名称由来的关键节点
-
西晋太康年间置县
西晋太康年间(具体年份不详)正式设立寿阳县,以县城位于寿水(今白马河)之阳得名。
-
北魏时期的名称变更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因战乱将寿阳居民迁至大陵城南,另设受阳县,直至隋朝统一前未恢复寿阳名称。
三、长期使用“受阳”的原因
-
战乱与行政区划调整
从北魏迁都洛阳后,寿阳长期处于非正常行政状态,先后被并州、太原府等代管,导致“寿阳”名称被“受阳”取代。
-
少数民族语言影响
北魏时期存在胡汉语言差异,“寿阳”被误译为“受阳”,这一称呼持续近200年。
四、隋朝的规范
隋开皇十年(590年)统一全国后,将受阳县迁回原址,并恢复“寿阳”名称,此后该名称一直沿用至清朝。
总结
寿阳的名称源于晋朝置县时的地理特征,但因历史变迁多次更名。其核心逻辑是“以寿水之阳得名”,这一命名方式与古代中国“山南水北”的地理命名习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