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编号的正确填写需根据学生是否持有身份证分为三种情况:有身份证的以“G+身份证号”19位格式填写;无身份证的以“J+6位地区码+8位生日+3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19位格式生成;临时学籍则用“L+6位地区码+8位生日+4位随机码”19位格式。
-
有身份证的学生
学籍号以字母“G”开头,直接拼接18位身份证号码,形成19位全国正式学籍号。例如身份证为“110105200001012345”,则学籍号为“G110105200001012345”。需确保身份证信息与户籍一致,避免校验失败。 -
无身份证的学生
采用字母“J”开头,后接按身份证规则生成的数字:前6位为学校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中间8位为出生日期(YYYYMMDD),接着3位顺序码(同校同生日学生区分),最后1位校验码。例如“J110105200001010011”。 -
临时学籍号
适用于未完成身份核验的学生,以“L”开头,后接6位地区码、8位出生日期和4位随机码。例如“L1101052000010123AB”。此类学籍号需在后续补全身份信息后转为正式学籍。
填写时需核对姓名、出生日期等关键信息与户籍一致,避免因信息不符影响学籍有效性。若不确定具体编号,可通过学校教务系统或学籍证明查询确认。